《幸福裡的故事》圓滿收官 心懷生活講好百姓故事

韓三平擔任總監製,楊亞洲導演、朵梅擔任總製片人,董強擔任總編劇,張慧敏、王黎、張靚、朱魚、武洋、張瀚予擔任編劇。李晨王曉晨蘇青車曉、悅悅、劉莉莉那志東方清平秦焰周德華張大禮、鄭璐、楊蕾遲蓬沙景昌等知名藝人蔘加出演的電視劇《幸福裡的故事》於11月1日正式收官。作為一部聚焦平民生活、折射大時代變遷的煙火戲劇,《幸福裡的故事》自開播以來收視節節攀升,索福瑞收視全程持續破1,酷雲指數成功登頂,豆瓣評分持續上漲0.5。該劇以“平民敘事”的新視角引發了觀眾傳統觀劇的熱潮,為國產劇創作注入了新活力。

1.jpg

傾情收官 站在時代灘頭縱觀百姓平凡生活

《幸福裡的故事》由曾執導過《空鏡子》、《草帽警察》的楊亞洲擔任導演,素有“平民導演”之稱的楊導此次嘗試聚焦大院裡的各家群像,將十餘個人物依次展開,每一個角色都既為自己也為時代符號、生活符號。從人物到場景,從場景到情節,導演用舒緩的節奏、大量的具有生活質感和氛圍的鏡頭描繪出不同時代下的眾生相。也正是因為情節、畫面極具煙火氣、生活感,在各類“爽劇”、“甜寵劇”盛行之時,如此娓娓道來講述老百姓身邊情、身邊事的傳統劇集可謂又一次更新了大眾的觀劇習慣。

2.jpg

作為一部聚焦大時代與小日子的煙火劇,《幸福裡的故事》以人物為定點,從人物折射出生活百態和時代變遷。李牆、陳瓦兒、胡美華、吳西凱等青年一輩都為典型的北京青年,但各自又有不同而的人物性格與經歷。李牆是一個在幸福家庭里長大的孩子,面對感情敢於追求,面對家庭的責任,勇於奮鬥。李牆下海前後,從“家庭婦男”到“弄潮青年”,擔負的是家庭、社會責任,體現了青年人追趕時代浪潮的奮鬥精神。陳瓦兒雖然經歷了高考、文工團意外失利,但並沒有就此放棄生活,無論是公交車賣票還是開飯館,都保持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。胡美華作為大院裡“別人家的孩子”,從高考到留學都十分順利,但接受了國外高等教育的它卻毅然絕然投身祖國事業。而吳西凱作為年輕人,卻一直自願奉獻於基層工作。到了晚年,其與胡美華還奮不顧身離開家鄉來到貧困地區做起了支教。除此之外,基層幹部金大媽、故宮文物修復者金大爺、警察許衛東、醫生許衛紅等角色也都代表著時代洪流下那些渺小但偉大、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的小人物。

3.jpg

成績不凡 從幸福裡看人民奮鬥精神

“現實的溫暖永遠最擊中人心“、”眼下我們需要的是溫暖,幸福裡的人讓人覺得親切”……自開播以來,許多觀眾都用現實、溫暖等字眼來評論《幸福裡的故事》。正如總製片人朵梅對劇集“抓住普通人的共性和個性”、“普通人民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創造歷史”核心立意的闡述。從小院的紅牆綠瓦到大時代的改革開放,從幸福裡的家長裡短到整個中國的乘風破浪,雖然劇集圍繞的是北京幸福裡,但強調的是中國文化具有統一性,《幸福裡的故事》尋找的正是北京、北京人與全國各地、全國老百姓共情、共性。

4.jpg

《幸福裡的故事》並沒有所謂嚴格的地域劃分。白塔、金融街、北海……這些地標建築雖然身在北京但體現出的更是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;李牆、陳瓦兒等角色雖然是北京青年、北京人,但他們身上的拼搏、奮鬥、積極進取正是中國億萬百姓所有的共性;團聚、分別、創業等情節雖然是劇集故事的一部分但也是我們身邊隨時隨地、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的故事。正如《幸福裡的故事》中的一句臺詞所說“翻開是故事,合上是回憶”,電視劇創作者正是要打開千千萬萬戶老百姓的家門,把精彩的、難忘的、動情的故事經過藝術加工匯聚起來,這就是“幸福裡的故事”。

5.jpg

《幸福裡的故事》由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委員會、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、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、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、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、北京幸福影視有限公司聯合攝製。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、上海尚世影業有限公司、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中心、北京金融街投資(集團)有限公司、北京天橋盛世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、北京首都華融影院有限責任公司、北京燕塞旅遊投資公司、南寧廣播電視臺、西安電視劇版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、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、北京幸福影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,北京幸福影視有限公司承製。“柴米油鹽的小日子有夢想、激情澎湃的大時代有擔當”,這句貫穿劇集始終的劇集立意也訴說了整個創作團隊堅持“人民群眾創造歷史”、堅持“講好百姓故事”的理念。《幸福裡的故事》作為傳統劇集的新迴歸,在拓寬平民敘事、現實主義題材維度的基礎上,為以後的國產劇創作留下了“如何貼近百姓”的答卷。

暫無評論,快來搶沙發吧

關於星關係 | 聯繫方式 | 服務協議 | 隱私政策 | 廣告服務 | 招聘信息 | 香港繁體版 | 臺灣繁體版 | 中文简体版 | | 娛樂今日新鮮事

Copyright © 2018 河南圖靈實驗室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

備案信息:豫ICP備17015470號-1